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传感测量产品 > 数据采集产品 > 数据采集卡

类型分类:
科普知识
数据分类:
数据采集卡

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

发布日期:2022-04-27 点击率:60

   
GB/T3310-82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
国家标准局1982-12-16发布   1983-10-01实施
   本标准适用于各工业部门制造各种零件用的直径15-160MM铜合金圆棒和内切园直径35MM以上的铜合金方棒、六角棒的超声波探伤.
   探伤(逐根)从棒材压余端进行,尾部不应有缩尾、分层、气孔和夹渣.
   按有关标准或协议也可进行整根棒材探伤.
1.标准试样的制备
1.1标准试样的规格、表面状态、加工方法及材质应与被探伤的棒材相同或接近,并不得有影响探伤的自然缺陷.
1.2 标准试样的人工缺陷孔,可根据探伤方法,分别采用横孔或平底孔两种.
1.2.1 横孔标准试样,沿试样中心轴向钻孔,应符合表1规定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表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M
     试样直径 D
        横孔直径
        横孔深度
         15-25
          0.4
         10-13
       >25-50
          0.5
         10-13
       >50-100
          0.6
         10-13
       >100-160
          0.8
         10-13


 
使用双斜探头探伤,横孔深度应不小于15MM.
1.2.2 平底孔标准试样,沿试样径向钻孔,应符合表2规定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表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M
     试样直径 D
      平底孔直径
      平底孔深度
  中心孔     近表面孔
         15-25
         1.4
   D/2        D/4-D/6
       >25-50
         1.6
   D/2        D/6-D/10
       >50-100
         1.8
   D/2        D/10-D/20
       >100-160
         2.2
   D/2        D/20-D/30


 
2.仪器、探头及耦合剂
2.1 仪器应符合JB1834-76<<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技术条件>>所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,并应具有衰减器,对液浸法应有报警装置(接触法可不用报警装置).
2.2接触法和液浸法探伤采用工作频率为2.5-5MHZ;晶片直径或边长为10-20MM的直探头、双斜探头及线聚焦探头.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探头.
2.3 接触法探伤采用20#-40#机油或其他介质作耦合剂.
2.4 液浸法探伤采用水或油作耦合剂.
3.测试要求
3.1在探伤规定的灵敏度条件下,材料噪声反射波高度应低于满幅的5%.接触法探伤时底波反射次数不应低于5-6次,液浸法探伤时底波反射次数不应低于3次.
3.2 符合测试要求的铜合金棒材均可用本方法进行探伤.
4.探伤方法及灵敏度调试
4.1 液浸法
4.1.1 按棒材规格选用标准试样.
4.1.2 按棒材规格组选用聚焦探头.
4.1.3调整仪器和探头,使标准试样的人工缺陷(中心孔)反射波高度为满幅的80%时作为探伤的起始灵敏度(中心孔和近表面孔的反射波高度相差不应大于满幅的5%).
4.1.4调整报警闸门宽度及位置,使闸门处于被检试样的有效探测区,同时调整报警灵敏度,使人工缺陷(中心孔)反射波高度为满幅的40%时报警.
注:有效探测区指被检试样表面到底面在荧光屏上显示的距离.
4.2 接触法
4.2.1 按棒材规格选用相应的标准试样.
4.2.2 对直径大于100MM的棒材应采用深度补偿.
4.2.3调整仪器,使标准试样的人工缺陷(中心孔)反射波高度为满幅的80%时进行探伤.
4.2.4 进行正常探伤时,应保证声束覆盖棒材的整个断面.
5.判伤界限
5.1接触法探伤:当发现一个缺陷反射波高度高于满幅的30%或2个及2个以上的缺陷反射波高度高于满幅的20%时,应予以判废.
5.2 液浸法探伤:当发现一个缺陷反射波高度高于满幅的40%时,应予以判废.
5.3 如用户有特殊要求时,可按供需双方协议进行.
6.探伤记录
   探伤记录一般应包括下列各项:
A.探伤日期;
B.合金牌号、规格及批号;
C.仪器型号、探伤频率及探头种类;
D.探伤方法及耦合剂;
E.标准试样;
F.探伤人员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附加说明:
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提出.
本标准由洛阳铜加工厂起草.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正中、杜世礼.
 

下一篇: PLC、DCS、FCS三大控

上一篇: 索尔维全系列Solef?PV

推荐产品

更多